闽南尾牙宴:旧时为解雇伙计
热闹的尾牙宴(资料图)
每年的腊月十六,在闽南称为“尾牙”。早几年,闽南地区的许多公司,都会在这一天订上好几桌酒席,招呼全公司的员工联欢。酒足饭饱之际,同事间既增进友谊,员工们也增加了对公司的归属感。
不过最近有媒体透露,这几年尾牙宴不断遇冷,酒店订出去的席位数逐年下滑。实际上,这种在现代富有人情味的“尾牙宴”,本身的蕴含也随时代不断变化。在过去,闽台一带可是有“吃尾牙面忧忧”、“尾牙无好顿”的说法。也就是说,过去“尾牙宴”,实际是雇主解雇员工的“鸿门宴”。
鸡头朝向谁,谁就得下岗
每年的腊月十六,是闽南和台湾地区最热闹的“尾牙”。这一天,雇主会准备好酒席,邀请全公司的员工联欢,以表达对大家这一年辛苦付出的感谢。“尾牙宴”也因此变成了一种非常富有人情味的做法,在上述地区十分流行。
不过在过去,“尾牙宴”可是不折不扣的“鸿门宴”。俗语有云,“吃尾牙面忧忧”。员工来吃这段饭,心里都惴惴不安,脸上带着忧戚之色,时刻要盯住雇主手中的酒壶。如果雇主满脸堆笑直奔向你,抢先为你斟了酒,那你就真的得垂头丧气,食不知味了。这个看似热情的举动,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:赶紧吃了这顿散伙饭卷铺盖走人吧,明年不必再来了!
这个被解雇的可怜人,立刻被其他员工无限同情的眼神包围,哪还有心思吃这顿散伙饭。所以闽南地区的另一句俗语“尾牙无好顿”,此刻只有这位被解雇的老兄才深谙个中滋味。
当然,也有些细心的雇主周到地考虑了这一点。既然要解雇别人,那可别一上来就破坏大家的心情,索性等酒席结束再宣布去留罢了。于是酒桌上大伙儿开开心心地推杯换盏,横竖先填饱肚子再说。等到酒足饭饱,雇主端上来一只鸡往桌上一摆:这不,鸡头朝向谁,谁就收拾收拾,另谋高就去吧!
这个旧俗,据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,被彻底摈弃了。而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员来去自由,再说还有员工炒老板“鱿鱼”的事情呢!于是,“尾牙宴”的内容,自此变成了开开心心的吃喝,老伙计们再也不必见酒壶和鸡头色变了。
吃喝外,尾牙还有“寄托”
随着节约风的兴起,这两年“尾牙宴”悄悄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。实际上在闽南地区,尾牙绝非纯粹的吃喝,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。此外,它还寄托了生意人对手上生计的良好祝愿和期盼,并非毫无来由。
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被称为“头牙”,正好与腊月十六的“尾牙”遥遥相对。在闽南地区,做生意的人家从二月二开始,每月逢农历初二、十六两日,都要准备好丰盛的食品,祭祀商铺里供奉的“土地公”,谓之“做牙”。
一般来说,准备的食物以水果为多。更隆重的人家,每个“牙日”则都要准备猪脚。上香、卜杯、祭祀、烧金纸……四部曲结束后,面对着满桌丰盛的食品,主人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。祈祷生意顺风顺水的愿望,也在此刻丰满了起来。
不惟闽南地区,对岸的风俗也大致如是。清代台湾地方志《噶玛兰厅志》,记录的内容和闽南地区大同小异:腊月十六日,街衙各铺祀土地神,礼备极丰盛,谓之“尾牙”;以二月二日为“头牙”,盖此为䜩饮牙户及来春去留伙计而设……由此可见,两地“牙日”的时间一模一样,祭祀对象也都是“土地神”;祭品一样以丰盛为佳,决定伙计去留的“宴会功能”也高度一致。
“一年伙计酬杯酒,万户香烟谢土神”。随着历史大背景一变再变的“尾牙宴”,再回头看这两句富含生活气息的“尾牙宴”诗句,不知未来将再变作哪副模样?
参考文献:
陈耕《“尾牙”、“头牙”新探》,《闽台岁时节日风俗——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
林长华《闽南的“做牙”》,《国学》
供稿:紫苏子
编辑:怀特
相关阅读: 尾牙
|
相关搜索:

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
想了解福建古闻、习俗、人文、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《光阴福建》
《翁进谈心》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,让你生活更加美满。
关注原创栏目《康师父》,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,让你更为养生。